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0月24日报道:上海博物馆东馆开放“三部曲”步入尾声,即将于11月底前实现全面建成开放。由于文物保护的特殊性,“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书法馆、绘画馆等展厅将成为最后一批与观众见面的展馆。据介绍,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 ...
王羲之是东晋人,那个时代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绢质的还是纸质的,基本上都因为年代太久而毁掉了。只不过,历代为了学习和传播这些书法名作,都有临摹本。其中,唐朝时的双钩摹本,本认为是最接近原本的。一般来说,唐朝的摹本,后世就当它是真迹了。
在书画家潘学聪精心创作的一幅高10米宽2米的榜书前,“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几个大字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大家纷纷表示,“作品笔墨劲道、恢宏大气,尽显人文情怀和时代气息”。
清朝咸丰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英法联军侵华、太平洋战争等一系列的内忧外患,让大清王朝岌岌可危,民不聊生。
叶新仁,自幼酷爱书法,研习历代名家名帖,临池不辍,诸体皆通,尤善行草书法。他的书法技巧娴熟,气势充沛,有着一种厚重刚毅的艺术风格,下笔从容自信、雄浑老辣、清秀自然。叶新仁在创作中不拘泥于点画的精勾细描和花哨的形式,而是追求一种气定神闲,汩汩流出的精神 ...
10月22日,市博物馆三楼会议室开展2024年第六期文博讲堂。本次讲座由博物馆学术研究部青年干部王炽晟同志主讲,主题为“凝固到流动——中国古代名片发展史”。市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参加,馆长杨震主持讲座。   王炽晟同志通过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古 ...
中华大地上曾经生活着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党项、契丹、女真等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与汉族漫长的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文化认同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植根于不同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共同创造、精心培育、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
金秋十月,丹桂馥郁。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10 月 20 日,亚洲书协、美协的十六位艺术家们满怀着期待与热情,欣然前往河南上兵伐谋营销策划公司进行采风活动。
黄健的书法艺术告诉我们,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修炼,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通过书法,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通过书法,我们可以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通过书法,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西江月·重九》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首经典之作。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周围景色的凄迷,通过对比今昔,深情抒发了离别之情。下阕将眼前的情景升华到一种淡然处之、任其发展的人生哲理。整首词旷达自由,情谊悠长,充分表达了词人送别朋友时的复杂和矛盾心理。
关于王熙凤包揽诉讼,明面上写了一个“张金哥退婚案”,实际作者还隐晦写了另一件案子,不说不注意,一说才可能明白。红玉上来回道:“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了,他就把银子收了起来,才张材家的来讨,当面称了给他拿去了。”说着将荷包递了上去,又道:“平姐姐教我回奶 ...
万建民今年66岁,家住上马街道聚贤桥路社区。他为人低调谦和,举手投足间透着儒雅与从容。“我这人生活比较简单,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万建民自幼喜文崇墨,先后温习过历代中国著名书法家的名碑、名帖、范本,在近60年的书法生涯中,笔耕不辍,博采众长。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