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相較於同文化(或語言)的伴侶,異國婚姻需要面對更多生活細節和關係議題。 尤其當兩人在其中一方的國家生活時,這一方往往要承擔較多的照顧或翻譯責任;而另一方則要擁有相當多的耐心,或釋懷自己在有些部分確實難以親力親為。
我總認為,大家在考量留學或海外求職前,或許不僅僅要研究總體開支、學校排名、未來出路⋯⋯等現實條件,也應當更加重視離開台灣後,必然會面對的孤獨情緒及文化差異等挑戰。尤其若打算長居國外,更要正視這些挑戰對長期心理狀況的影響。
那是一股無法遏止的衝動,憤怒化作敲打在鍵盤上的喀喀聲,思緒盤根錯節,腎上腺素不斷飆升,不停思索著,該怎麼在這場混亂的爭論中脫穎而出⋯⋯。
在確定自己很可能會搬回台灣後,我開始嚴肅評估未來的可能收入與生活成本。相信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台灣的薪資水平會較紐約低,但生活成本也較低。但我想確切知道「到底低多少?」;「我的生活水平會因為回台灣大幅改變嗎?」 ...
「找工作需要經歷很漫長的等待,又有很多不確定性,不知道哪一天可以(找到工作)不用吃老本。」美國研究所畢業生 Amy 如此透露,而這也是許多赴美留學、期盼在美國留下就業的臺灣學子,最熟悉的求職煎熬。
台中市政府推動來自城市各個角落的年輕人,成為城市變革的核心力量。隨著當代議題環繞城市永續發展,年輕世代也開始深入思考未來「家」的樣貌。青諮委員透過提出創新見解,成為遊牧於城市之間的改革推手。他們的聲音在市府中迴響,連續五年提案無數,不僅促進了政策改革 ...
紐約百老匯是全球最具聲望的劇場地區之一,更是許多劇作人、劇場人的夢想殿堂,這裡的劇作通常商業性與品質、規模均在國際一流水準,更透過「外百老匯」、「外外百老匯」的生態系統,持續保持著創新與突破既有框架的動能。
在觀看電影、戲劇前,我們通常都會警告身邊的人不要「劇透」,但《Sleep No More》卻幾乎顛覆了一切傳統,甚至是一部「非常需要劇透」和「做功課」的舞台劇表演⋯⋯ ...
在台灣的商業文化中,經常會出現「先提出預算,之後再降價」的情況。這與我在日本觀察到的作法,有著相當大的文化差異。
現在部分台灣年輕小資族,對海外置產的需求是確實存在的,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台北等都會區房價真的太高,那對這些小資中產來說,並非口袋完全沒錢,但他的存款卻可能連台北的一個廁所都買不起,這時候他們想要擁有房子的渴望被業者看見、就順勢推出你相對來說負擔得起 ...
這一整個輪迴已經很清楚:業界創造了拋棄式時尚,不停地製造衣服,讓消費者不停地買、再不停地用最昂貴的空間來存放,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消化了就「捐」出去(那個捐字只是讓你減少罪惡感而已),這樣你可以再找理由繼續再買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