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的战术很明确,就是利用精骑善走的特点,「以走疲敌」。 这一来,他们的目的完全达到了。 可傲慢自大的僧王爷却不服气,堂堂蒙古马队能跑不过你们这些乱匪?于是穷追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僧格林沁显然低估了捻军骑兵的作战能力。
捻军虽然号称农民起义军,但其实主要头目都是大地主。 捻子最初是一种民间结社方式,和天地会、洪门、青帮差不太多。 捻子最早据说是游民捏着油纸,点燃了跳大神,驱鬼祈福的仪式,早期是向香民募捐香油钱的。
捻军起义从1853年至1868年,长达十五年,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 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此后为后期捻军。 捻军兴起后,首领为沃王张洛行(张乐行)、奏王苗沛霖、孙葵心等。
2018年7月9日 · 捻军马队强悍,且准备充分,刘铭传虽奋力拼杀,但无法突围而出。眼看捻军杀到跟前,刘铭传脱下官服,准备乘乱突围,但时间来不及了。捻军缩小包围圈,浙江提督唐殿魁、副将李锡增被斩杀,淮军乱作一团。 突围无望,刘铭传干脆席而坐,准备束手就擒。
梁王张宗禹为捻军第一悍将,其部全歼僧格林沁军,杀死僧格林沁。 又在北台子寺与清军激战三小时,歼灭清军两千精锐。 大破陕西巡抚刘蓉,杀湘军提督、汉中镇总兵萧德扬、记名提督杨得胜、萧集山、萧长青等人。
捻军一半是饿散的,一半是自动散掉的,而不是被杀没得。 捻军本来就是进退由人的加盟商制度,而不是职业军人专业化队伍。 曾左李搞出来的运河+堡垒,让捻军没了粮食来源。很多人兵器一扔就找淮军领路条回家了。 为什么找淮军?
捻军兴起后,首领为沃王张洛行(张乐行)、孙葵心等。 至捻军时代首领为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勇王龚得树、遵王赖文光、鲁王任柱、卫王李蕴泰等人,与太平军互有联络,行踪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2007年10月27日 · 捻军于是分裂,大部分旗主返回淮北,只有张乐行、龚得等少数留在淮南,与太平天国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如孙葵心、张宗禹等,转战南北,曾深入河南、山东,推动了当地人民以各种形式起义反清。在皖北、苏北,捻军或协同太平军或独立作战,屡破清军。
捻军骑兵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十余年,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万众。 1865年,清朝倾全力对付捻军,动用湘军、淮军及数省兵力,利用地形,“画河圈地”,后分为东、西二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