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 · “在场性” (Anwesenheit)是德语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康德那里,“在场性”被理解为“物自体”; 在黑格尔那里,指“绝对理念”;在尼采思想中,指“强力意志”;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指“存在”。到了法语世界,则被笛卡尔翻译为“对象的客观性”。
2009年2月26日 · 然而在场的观念在本质上(in itself)(某物的自我-在场[self-presence])仍然持存,这里也不是在暗示转变在场的观念是一件易事。“形而上学的历史”,德里达写道,“在于作为在场——就这个词的一切意义而言——的存在(Being)之确定无疑(determination)。
在场性用来形容你确信你看到了,所有认识的目的都是追求某种在场。海德格尔与众不同之处是认为科学研究之中确认为在场的东西不是全部,有许多东西凭借认真培养自己的能力也能获得在场。
共在为什么会规定此在? 我记得应该是认识论的问题. 共在涉及与他人的共同存在,即存在者不止一个
2024年9月23日 ·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 ...
2011年3月24日 · 因此,他希望“在场”这个概念能够“帮助我们进入一个有关人文科学之理论反思的新阶段,并提出一套全新的和迷人的问题”(33)。 安克施密特认为,“在场”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歧义性、民主性和争议性,没有明确的字典意义,也没有大家所公认的权威释义。
2015年9月6日 · 在场利用“地理围栏”与“实时在线”将用户划定在500米范围内的同一事件下,让用户有了相互结识的基础。 2、精准定位:在场将自身定位在一种弱关系的近场陌生社交应用,既不是彻底的熟人没悬念,也不是彻底的陌生人毫无联系。
2013年8月2日 · 内容摘要:“在场”是戏剧的本质特征并和戏剧史上各种潮流变迁息息相关。现代主义的戏剧传统推崇文本的叙事建构,贬抑戏剧性和舞台形象。“在场”被界定为通过模拟的手段将不在场的“现实”展现出来,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发生的现场。
不在场证明的剧情简介 · · · · · · Chick Williams, a prohibition gangster, rejoins his mob soon after being released from prison. When a policeman is murdered during a robbery, he falls under suspicion.
这里提出的“在场者”事实上可以省去。 因为对当代艺术探索的在场者,如果不是当代艺术的探索者,那么这样的艺术家是否对当代艺术探索在场呢? 我认为加上这词的目的无非是显得更“专业”或突出“当代艺术探索”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