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论,是指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荀子對善惡的定義是以後果界定善惡(治或亂),而非以人的動機界定。 [2] 即他的性惡論是後果論,由實際經驗觀察到的結果決定是性惡還是性善。荀子的性惡論的「性」與「惡」,性是自然的性,不用學習就得到,不可努力就能獲得。 [3] 偽是能夠學習和致力於就可做到。
《性恶篇》是《荀子》一书的第二十三篇,阐述了荀子的伦理思想。旨在批判孟子的性善论,阐明关于人性恶的社会观。“性恶论”是荀子思想中最著名的观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文章先从人的物质欲望和心理要求出发,论证了“人之性恶”的道理。
性恶论的定义是如果人顺从自然本性而行,则引起恶果;而善是后天学习和努力而得。 内含含义是虽然自然之性不是恶,但它是引起恶果的源头。
荀子说的性恶,是相对人为努力或礼义而言的。离开这二者的相对性,单单说性,是没有性恶可言的。而人性和人为努力的相对关系,其实就是人努力实行礼义的理想,同这个理想要转化的现实,这二者间的相对关系。
牟宗三、勞思光等學者認為荀子性惡論有以下的問題: . 荀的性惡論最大問題是沒有道德價值根源 [6] ,到最後向了威權主義發展。 [7]荀子只說「心」能觀理,即可以分辯是非和善惡, [8] 但不是生出價值的根源,那麼標準從可而來? 依照荀子的性惡論理解,道德最終會成為外在的工具的價值去 …
本篇旨在批判孟子的性善论,阐明自己关于人性邪恶的社会观。“性恶论”是荀子思想中最著名的观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文章先从人的物质欲望和心理要求出发,论证了“人之性恶”的道理。
2017年3月9日 · 性恶论是荀子对经验世界的广度观察后,依据战国时代的乱象连连,从而推证构想出来的,即坏的结果一定有一个坏的原因。 性恶论强调道德教 性恶论 - 搜狗百科
荀子性恶论原旨 对人性的探讨历来就是我国传统哲学与伦理思想的重头戏, 荀子 则是我国人性论史上性恶论者的代表。 数千年来,由于荀子被视为儒家的“别宗”,因此受到的关注程度远低于 孔子 和 孟子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引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yín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