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选项卡中打开链接
  1. 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_百度百科

    •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展开6个同名词条
      DDT,又叫滴滴涕,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 展开

    研究历史

    DDT是由欧特马-勤德勒于1874年首次合成,但是这种化合物具有杀虫剂效果的特性却是1939年才被瑞士化学家米勒(Paul Hermann Müller)发掘出来的。该产品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 … 展开

    百度百科
    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 … 展开

    百度百科
    毒性

    慢性毒性
    人群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并有头痛、头晕、肌肉无力,疲乏,失眠、视力及语言障碍、震颤、贫血、四肢深反射减弱等 … 展开

    百度百科
    致病

    致癌
    11~20mg/(kg.d),小鼠经口,2年,肝肿瘤危险性提高4.4倍 0.16~0.31mg/(kg.d),小鼠经口,2代,雄性肝肿瘤危险性增加2倍,雌性中未变。 … 展开

    百度百科
    代谢降解

    DDT在人体内的降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在人体内DDT转化成DDE相对较为缓慢,3年间转化成DDE的DDT还不到20%。从1964年对美国国民体内脂肪中贮存的DD… 展开

    百度百科
     
  1. 滴滴涕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 滴滴涕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 右旋苯醚菊酯_化工百科 - ChemBK

  4. DDT的杀虫机理是什么 - 百度知道

  5. 盘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4种类型及19个品种_中国农 …

    2024年5月28日 · 胺菊酯(tetramethrin),又称四甲菊酯,由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开发,是在菊酸苄酯和菊酸不饱和脂肪醇酯的基础上改造而得,对哺乳动物低毒,对鱼类、蜜蜂和蚕毒性较高。

  6. 苯甲酸酯搽剂抗疥作用的药理和安全性研究 - 百度学术

  7. 溴氰菊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8. 苯甲酸酯搽剂的作用及功效是什么? - 有问必答网

  9. 4,4′-二氨基联 technical, ≥95% (NT) | Sigma-Ald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