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认为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49] 。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恐怖主义是指一种为了达成宗教、政治或其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而故意攻击非战斗人员(平民)或无视他们的安危,有意制造恐慌的暴力行为之思想 [1] [2] [3] 。各国在刑事法律上对恐怖主义的定义都不一致 [4] [5] 。恐怖主义并非特定族群或社会的现象。 [6]
在中国,恐怖主义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以实现政治或意识形态变革的行为。 [1] 不同学者、国际和国家机构以及不同时期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各不相同,国际上也没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义。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这个词相对较新,也 ...
反恐怖主义挑战并不陌生,事实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恐怖主义”一词最初是用来描述恐怖统 治时期,即1793年9月5日至1794年7月27日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革命政府对涉嫌与革命 为敌的公民实施暴力和严厉措施。
这件独特的文书促进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包括四大支柱: 消除有利于恐怖主义蔓延的条件; 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威胁、实施暴力等手段来恐吓或胁迫民众或政府。 恐怖主义可能造成死亡、重伤或劫持人质行为。 为了预防今后发生此类侵犯人权的行为,必须防止上述行为,并停止恐怖主义网络的资金筹集、往来行动和活动开展。
一 种作为系统化思想的“主义”,即把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理论、思想。这就偏 离了对恐怖主义认识的基本共识,犯了起码的常识性错误,毕竟在现代社会只能对 行为定罪,而不能对思想定罪。国际上反对恐怖主义的公约有十几个之多,虽然并
第一章“恐怖主义概念分析”,主要论述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恐怖主义成为一个安全问题的话语环境及其恐怖暴力的历史沿革。 恐怖主义的产生不仅有社会和历史传统方面的因素,而且与权力分配状态也有密切的关系,并受不同行为体地位和需求的影响与制约。
1.什么是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